唐纳德•特朗普推特“晒图”:伊朗干的!

唐纳德•特朗普发图指摘伊朗参观袭击美国驻伊大使馆,伊朗军方否定
[文/ 郭涵]伊拉克局势再起波涛。美国驻伊大使馆遭火箭弹袭击3天后,当地时间23日,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指摘伊朗策动袭击,并“晒”图声称找到了“伊朗给个”的火箭弹。他还要挟:若再有1名美国人死亡,伊朗就要担任。
不过,有媒体以为图中证据不足以“实锤”,伊朗军方也否定参观袭击。知情人士走漏,唐纳德•特朗普的国家人身安全团队已开会探讨如何回复事情,但暂未思考军事手段。
唐纳德•特朗普声称袭击中未发射的火箭弹“来自伊朗”,弹体上有英文注明“107毫米”口径 图自:社交媒体
伊拉克军方走漏,当地时间20日晚,一个“非法组织”向巴格达“绿区”发射至少8枚火箭弹,袭击指标是美国大使馆,不过大多数击中住民区,造成1名伊拉克平民死亡。美国大使馆称没有人员伤亡,建筑“轻微受损”。
现在尚未组织露面认领袭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指摘是“伊朗支持的民兵”所为。美军中央司令部也在申明中声称,“简直能够确定是伊朗支持的非法民兵组织”,以及当晚一共发射了21枚火箭弹,攻打形式“显然不是为了不造成伤亡”。
据称是火箭弹遭防空系统阻拦的视频社交媒体
路透社文章,唐纳德•特朗普的国家人身安全团队23日晚在白宫开会探讨袭击事情,参加者包括代理国防部长米勒、国务卿蓬佩奥和国家人身安全参谋奥布莱恩。
一名白宫高级官员走漏,这些幕僚很快将向唐纳德•特朗普给个一系列回复袭击的政策选项,“确保能震慑伊朗和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进一步袭击美国人员”,同时“防止局势晋级”。而美国媒体Axios走漏,选项之一包括封闭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
另外一名匿名官员称,会后达成的共鸣是增强口头谴责,暂不思考发起军事冲击。不过他补充,假如将来再度出现了袭击,尤其是呈现美国人伤亡,可能会扭转对付形式。
幕僚开会后,唐纳德•特朗普23日晚在推特指摘伊朗参观袭击,还公布一张时间地点不明的照片,声称是“证据”:照片中呈现3枚比较簇新的火箭弹,弹体上用英文标有“107毫米”、“2016年”、“高爆”等字样。
唐纳德•特朗普发推称火箭弹来自伊朗,但图中并没有直接证据和伊朗联络起来
唐纳德•特朗普坚称,这些是袭击当晚未能发射的火箭弹,且“来自伊朗”。他还正告伊朗“不要轻举妄动”。
“咱们在巴格达的大使馆星期天晚上受到好几枚火箭弹袭击,此中3枚未能发射出去,猜猜它们来自哪里:伊朗。咱们还收到信息,将出现了更多针对在伊拉克美国人的袭击。给伊朗一点好心的健康倡议:假如有1名美国人死亡,我就会找伊朗担任。好好想清楚。”
然而据Axios信息,伊朗伊斯兰革新卫队将领、“圣城旅”指挥官伊斯梅尔·卡尼22日和伊拉克总理睬面,他否定伊朗和什叶派民兵参观了此次袭击。
路透社以为,唐纳德•特朗普并无给个足够证据,证实伊朗和袭击相关联。很多网民就火箭弹上的英文提出怀疑。但也有人指出,伊朗仿造生产的107毫米火箭弹,的确是用英文标示参数。
另有人称,唐纳德•特朗普口中的“好心倡议”,实则是向伊朗发出“战争要挟”,试图靠晋级冲突来否定输落大选。唐纳德•特朗普过去指摘奥巴马“想靠发起战争换取连任”的老梗也被“挖坟”。

有人以为唐纳德•特朗普试图挑起战争挽回大选失败,还搬出他2011年指控奥巴马“靠对伊朗开战博得连任”的老梗
“今日俄罗斯”提到,唐纳德•特朗普的用语和一年前的事势发展非常类似。当时,一名美国安保承包商死于火箭弹袭击后,美国空袭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招致局势激化,美国驻伊大使馆受到愤恨的群众“围攻”。
今年1月3日,美国借口“行将发起针对美国的迫切袭击”,在伊拉克空袭刺杀了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一度令地域局势一触即发。有媒体称,跟着刺杀事情一周年邻近,20日的袭击再度引发对于伊拉克新一轮局势动荡的忧虑。
美国代理防长米勒11月称,方案在明年1月前从伊拉克撤出500名人兵,将驻伊美军人数降至2500人上下。本月初,美媒文章,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开端暂时撤退局部职员,以“降低危险”。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
央法传媒网”或“央法传媒”或带有央法传媒网和央法传媒的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其版权均属央法传媒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法传媒网”,否则,央法传媒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135617 用户总数
  • 19916 文章总数
  • 2477096 浏览总数
  • 0 今日发布
  • 2080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央法传媒网VIP,迅速提升知名度,使你的利益最大化,快速获取优质信息和法律专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