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常识|党员干部被问责是否是就象征着前途的终结?
近日,深圳市纪委监委编写的党员干部党纪法例教育读本《纪律在身旁2——违纪犯法案例诠释100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方正出书社出书,在全国公开发行。该书萦绕党员干部与公职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情形问答、以案说纪、漫绘图解等方式,深化浅出地进行解读。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将选登局部内容。
我该怎样办?
“80后”干部董某因对人身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力负有领导责任,最近刚被问责。一想到本人年岁微微就要被“打入冷宫”,他既羞愧不已又心有不甘,于是向“纪律君”求教,党员干部被问责是否是就象征着前途的终结?
“纪律君”如是说
在事实中,因为一些党组织漠视了对被问责干部的教育治理监视工作,对被问责干部不肯管、不敢管、不会管,一问了之甚至“一棒子打死”。因而,很多受处置干部与董某一样,以为被问责就象征着被“打入冷宫”“永不叙用”。
对此,《问责条例》给出了显明的导向与信号:既要强化责任负担负责,又要留意维护干部的踊跃性。《问责条例》第三条新增了党的问责工作该当保管“严管与厚爱结合、鼓励与束缚并重”。第二十二条更是明确规则:“正确看待被问责干部,对影响期满、体现好的干部,合乎前提的,依照干部提拔任事相关规则正常应用。”
干部是党的贵重财产。看待被问责干部,咱们既要看渎职失责的现实与结果,又要看认错立场与工作体现,只需没有到不成挽救的境地,党组织就该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准则给予矫正的机会,让他们正确认识错误、理性看待错误,并以实际举动踊跃矫正错误。
因而,像董某这样,担心在以前的工作中“挂过彩”而影响前途的干部大可释怀。只需本人真心自新,用实际举动博得民众与组织的一定,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肯定会有广阔的干事创业的空间。
有关案例
2014年,河南省省开封市禹王台区某街道原党工委书记王某因辖区专项工作掉实不力在一年以内两次被问责。他在背上处置的同时,也背上了繁重的心理累赘。在通过组织说话和回访教育后,他逐步端正了心态,致力知错改错、负担负责作为。2019年6月,因主抓的多项工作在全市延续被评为先进,王某又得到了选拔重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